嘉州卫校:三江交汇处的生命摇篮 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在乐山城下交汇,江面上总漂浮着白鹭掠过的影子。在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里,嘉州卫生学校的红砖教学楼静静伫立了六十八年,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,将一代代年轻的生命托举成守护生命的星辰。 清晨七点的校园总带着独特的韵律。护理专业的小陈把听诊器焐在掌心快步走向实训楼,她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昨晚刚背熟的解剖图谱;助产班的学生们抱着仿真婴儿模型穿过紫藤长廊,粉色的襁褓里传出此起彼伏的电子啼哭声。最热闹的当属中医实训室,氤氲的艾草香气中,针灸铜人身上密密麻麻的穴位标记,正被学生们用银针逐一验证。 这里的教学永远带着人间烟火气。外科护理课上,学生们在五花肉上练习缝合技术,指导老师打趣说这是"最贵的教具";老年护理实训室里,九十多斤的少女们要稳稳扶起150斤的模拟老人;急诊抢救室外墙挂着褪色的锦旗,那是十年前毕业生从洪流中救回溺水儿童留下的见证。当夕阳染红江面时,解剖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,年轻的手指在人体标本上描摹着生命的脉络。 每逢毕业季,老校门前的凤凰花总是开得特别热烈。去年驰援武汉抗疫的护士长王芳回到母校演讲时,特意在校史馆的老照片前驻足——那张1956年首届毕业生在简陋瓦房里学习注射技术的黑白影像,与如今现代化实训室的全息投影形成奇妙的重叠。她的白大褂口袋里至今装着卫校发的便携急救包,"这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"。 黄昏时分,江畔的卫校灯火通明。药房窗口飘出当归与甘草的清苦,护理病房传出监护仪的规律滴答,产房模拟室亮着温暖的橘色灯光。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,用六十八载光阴编织成连接生命彼岸的桥,让每个平凡的孩子都能在白衣之下,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温度。当大佛脚下的江水日夜奔流,嘉州卫校正以最质朴的方式,续写着"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"的人间叙事。
TAG标签:
乐山嘉州卫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