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市医科校 深耕医学教育 护航健康四川

来源:本站    发布日期:2025-03-18    阅读:18

白大褂上的晨露与星光 清晨六点半的乐山市医科校操场上,消毒水的气味和桂花香混在一起。几个穿白大褂的身影蹲在台阶前,举着手机电筒给模型做心肺复苏。"01、02、03..."数数的声音被早春的雾气洇湿,晨光爬上他们的发梢时,模型胸前的绿灯终于亮起,这群护理专业的学生像打赢游戏似的击掌欢呼。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,医学院的日常,从来不是电视剧里精致的白大褂旋风。 一、实验室里的"第一次" 解剖实验室的蓝色窗帘总在午后两点被风掀起,阳光斜斜地切进来时,刚好照在解剖台的金属边缘。小杨第一次握手术刀的手在颤抖,老师却递给她一包话梅糖:"当年我解剖课低血糖晕过,吃颗糖稳稳。"不锈钢器械碰撞声中,他们慢慢发现那些血管不是课本上的红色线条,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脉络。 护理实训室里永远飘着酒精棉球的味道。李婷给模拟人扎留置针时,总忍不住把它当成真人道歉:"对不起啊,第五针了。"旁边的同学突然掏出手机放起轻音乐:"研究表明音乐能缓解紧张——你看,它心率都平稳了。"满屋子的笑声里,那些被扎得千疮百孔的硅胶手臂,成了最温柔的教具。 二、走廊里的"移动课堂" 教学楼四层的走廊窗台总摆着保温杯,那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秘密基地。王老师抱着教案路过时,常被学生截住问问题,渐渐形成不成文的规矩:每个课间最后五分钟,窗台就是临时答疑处。有次学生问阑尾位置,老师直接掀起自己的毛衣下摆比划,吓得路过的保洁阿姨差点扔了拖把。 急救社团招新时,操场成了大型情景剧现场。学生们把扭伤、中暑、癫痫发作演得惟妙惟肖,路过的食堂大叔看得入神,手里的包子都忘了吃。后来大叔真在菜场救了突发心梗的商贩,回来非要给急救社送锦旗,红绸子上歪歪扭扭绣着"救命包子队"。 三、白大褂的重量 每年五月,实训楼顶的天台都会晾满洗好的白大褂。这些衣服见证过太多时刻:沾过解剖课的福尔马林,蹭过护理课的碘伏,袖口留着针灸课的艾草香。毕业生离校前夜,总有人在天台对着星星举着听诊器,说要把这座城市的心跳声带走。 校门口的公交站牌旁,常年立着个简易血压测量点。学生们白大褂外套着羽绒服,在寒风里帮老人卷袖子时,总会被塞进兜里几个橘子或核桃。有个奶奶连续三年来测血压,其实就为跟这群孩子说说话:"看见你们穿白大褂的样子,就像看见我当护士的孙女。" 暮色中的乐山医科校亮起灯火时,那些白大褂上的晨露与星光开始悄然生长。这里的年轻人正在笨拙而坚定地学习,如何用双手接住生命的重量,在消毒水与桂花香交织的岁月里,把自己修炼成有温度的专业力量。他们或许还不是天使,但已是人间值得托付的微光。


TAG标签: 乐山市医科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