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乐山医科校,我们这样触摸医学的温度 清晨六点半的操场还笼着薄雾,十几个护理专业的女生已经举着练习用的注射器,在晨光中背诵着解剖学口诀。远处食堂飘来包子的香气,和消毒水若有若无的气味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这所川南医学专科院校特有的生活气息。 一、教室里的别样风景 阶梯教室里,五十岁的外科老师正举着手术缝合针线当堂演示。他的左手无名指缺了一截,那是二十年前临床实习时为患者挡刀留下的"勋章"。每当他用残缺的手指灵巧地打结时,前排的学生总会不自觉挺直腰板。这种带着岁月痕迹的教学,比任何PPT都更有说服力。 药学实验室的窗台上,常年摆着学生用中药渣沤的绿植。去年有个男生用决明子治好了导师的便秘,现在全系都在流传这个"药到病除"的段子。在这里,书本上的知识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照进现实。 二、生命教育的具象课堂 解剖楼前的银杏树下,每到考试周总能看到捧着咖啡熬夜的学生。但真正推开门走进实验室,所有人都会自觉收起手机。有位女生在日记里写道:"第一次触摸大体老师冰凉的手掌,突然明白了什么叫'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'。" 护理实训室的模拟病房里,学生们正在练习为"病人"翻身。扮演患者的同学被按得龇牙咧嘴,却坚持说:"下手重点好,以后遇到真病人就知道轻重了。"这样的互损日常,藏着医学生特有的温柔。 三、市井中的成长轨迹 校门口的公交站台,总能看到白大褂下露出的运动鞋。这些未来的医生护士,会挤在11路公交里讨论病例,也会在菜市场帮卖菜阿姨量血压。去年夏天暴雨,有十几个学生自发留守附属医院帮忙转运病人,后来才被老师发现都是通宵值班的"编外人员"。 食堂打饭窗口前,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"阿姨,青椒肉丝多打点,下午要去社区义诊呢!"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已经学会把专业知识变成市井里的温暖。 暮色中的校园亮起灯火时,急诊科实习归来的学生拖着疲惫的身影走过校训石。"仁心仁术"四个字在路灯下泛着温润的光。或许这就是乐山医科校最真实的模样:没有高楼大厦的恢弘,却能让每个在这里学习的人,在人间烟火里触摸到医学的温度。那些被消毒水浸泡的青春,终将在某天,绽放成守护生命的花朵。
TAG标签:
乐山医科校好不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