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衣天使的摇篮:在乐山医药科技学校读懂生命的温度 清晨六点半,乐山医药科技学校的护理实训室里已经亮起灯光。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正在练习静脉穿刺,橡胶仿真手臂的皮肤下隐约可见蓝色血管。李小雨屏住呼吸,将针头以15度角轻轻刺入,"见回血了!"指导老师欣慰的点头让这个来自眉山农村的姑娘眼睛发亮——三年前她连看到针头都会发抖,如今已能在模拟病房熟练完成全套护理操作。 一、知识在指尖绽放 这所坐落在岷江之畔的医学院校,把病房"搬"进了课堂。基础护理实训室里,智能仿真病人能模拟26种病理体征;老年护理专区铺着防滑地胶,每个护理床都配有全自动升降系统。在这里,书本上的解剖图谱会变成指尖真实的触感,药理学公式化作输液速度的精准把控。 张教授常常举着听诊器对新生说:"护理是门手上带温度的科学。"他带领学生研发的"卧床病人体位调整辅助装置"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这个用记忆棉和力学支架组成的发明,让无数长期卧床患者告别了压疮之苦。 二、生命在细节处闪光 每周三是学生们最期待的"临床体验日"。在乐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,护理系学生王浩轻轻托起早产儿的脚后跟采血,动作轻柔得像捧着一片羽毛。暖箱里的小生命皱巴巴的皮肤下,青色血管细若发丝。"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",带教老师的话刻在每个学生心里。 校园南侧的"天使林"种着毕业生们认养的桂花树,秋日里暗香浮动。树下的长椅上,总能看到捧着《护理心理学》的身影。预备护士们在这里讨论临终关怀的沟通技巧,分享在社区义诊时遇到的暖心故事,细碎的阳光透过枝叶,在他们洁白的护士服上跳跃。 三、使命在成长中传承 去年新冠疫情最紧张时,正在实习的刘晓燕主动请缨加入方舱医疗队。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后,她在日记本上写道:"当患者隔着面屏对我微笑时,突然读懂了南丁格尔誓言的分量。"如今她的工作证静静陈列在校史馆,激励着新入学的学弟学妹。 在乐山医药科技学校,护理专业从来不只是打针发药的技能培训。那些在模拟病房反复校准的血压计刻度,在老年护理课上精心设计的防跌倒方案,在急救竞赛中争分夺秒的心肺复苏演练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:护理是科学与人文交织的艺术,是用专业知识守护生命的庄严承诺。 当暮色染红教学楼的白墙,实训室的灯光次第亮起。又一批怀揣仁心的年轻人在这里启程,他们终将带着乐山医药科技学校赋予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,在某个病房的晨曦中,为需要帮助的生命点亮希望的微光。
TAG标签:
乐山市医药科技学校护理专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