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健康的摇篮里,生长出三万颗星辰 清晨七点,乐山城还笼罩在薄雾中,医药科技学校的实训楼已经亮起了灯。药剂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里摆弄着瓶瓶罐罐,护理班的学生在模拟病房调试监护仪参数,中药专业的学生蹲在百草园里查看三七长势。这里的生活从不遵循朝九晚五的节奏,就像治病救人的事业永远没有暂停键。 一、从实验室到制药车间的温度 四十多年的光阴里,这里走出了三万名医药行业从业者,平均每天就有两位毕业生走向社会。他们中有人成了药房里的"活字典",有人成了制药车间的"定海神针",更多人扎根在乡镇卫生院,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进基层医疗的肌理。 在药剂实训室里,学生们正在熬制特殊的中药药皂。这可不是简单的化学实验——要计算每种药材的君臣佐使,要控制蜂蜡与植物精油的黄金比例,最后还要在模具上刻出防滑纹路。"上周刚给养老院送去两百块,老人们说握在手里不打滑。"护理班班长小杨展示着他们的劳动成果,指缝里还沾着没洗净的艾草清香。 二、百草园里的青春物语 后山的百草园是学生们的秘密花园。春天挖鱼腥草时要防着晨露打滑,夏天采金银花得赶在朝霞初现时,秋天收丹参必须带着泥土的湿度称重。中药专业的李老师总说:"你们现在挖的每一株草药,将来都可能救回一条命。"去年有个毕业生在凉山扶贫时,就是用在学校练就的采药本领,带着村民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。 校企合作的车间里永远充满活力。科伦药业的工程师手把手教学生调试灌装设备,迪安诊断的技术员带着学生用移液枪画出精准弧线。去年省技能大赛上,护理专业的小刘在CPR操作中压断了三根模拟肋条,却因此被三甲医院破格录取——"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真刀真枪的劲头。" 三、万家灯火里的微光 傍晚的校园总会上演暖心画面:康复专业的学生给门卫大爷做理疗,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帮食堂阿姨验光配镜。这种随时随地的专业关怀,早已内化为他们的肌肉记忆。去年乐山洪灾时,三十多名师生连夜赶制了五百份防疫香囊,清晨就出现在各个临时安置点。 在五通桥的社区药房里,药剂师小王正耐心地帮老人分装降压药。每片药都单独裹上锡纸,用药时间用不同颜色的贴纸标注。"这手艺还是在实训课练出来的。"她笑着说。而在三百公里外的泸定县医院,护理部的小张刚完成高原地区首例无痛分娩,产房里响起的啼哭声,仿佛是她毕业时护理技能考核的续章。 三江汇流的乐山城,这座以乐为名的城市,将治病救人的火种交给了一代代医药学子。当大佛静观千帆过尽,这里的实训楼永远亮着不眠的灯火,像暗夜里的药碾,细细研磨着生命的希望。或许这就是医药教育的真谛:把冰冷的专业知识焐热了,再轻轻放进人间烟火里。
TAG标签:
乐山市医药科技学校
上一篇:乐山医科校属于公办院校吗 下一篇:乐山市医药科技护理学校 育专业人才 筑健康未来